新闻中心
公司新闻
前几天发过一篇
雾霾老不走的根本原因是
排放强度大
污染物主要化学成分
氮氧化物
已然成为新晋“污霸”
也就是说
污染主要来自机动车
所以未来要打的
几场标志性重大战役中
柴油货车污染治理
成为主攻目标之一
(因为你厉害啊)
在机动车排放战役中,
绝对是“以少胜多”的典范。
2016年,
全国柴油车总数为1878万辆,
(其中货车约占85%)
车数仅占机动车保有量的6.4%,
但其氮氧化物排放量,
367.3万吨,占比63.6%,
排放的颗粒物,
更是占到机动车排放的99%以上。
分析一下 “胜出”的经验
跟汽油机相比,
柴油挥发性差,不易被点燃,
所以不适用火花塞点燃,
而是利用压燃,
也就是压缩缸内气体,
依靠温度的上升来引燃。
高温燃烧会排放出氮氧化物,
没有完全燃烧还会排放颗粒物。
氮氧化物在转化成硝酸盐,
“自甘堕落”的同时,
还要“拉别人下水”。
促进二氧化硫转化成,
硫酸盐二次颗粒物。
而没完全燃烧产生的颗粒物,
主要成分黑碳,
黑嘛,自然吸光很强,
所提供的颗粒物表面,
也可以促进二次颗粒物的快速增长。
另外,
日均行使600公里,
年均行驶里程,
约为轻型汽油车的5~10倍。
80%以上中重型车,
都在不辞辛苦地,
长期长途超负荷工作。
人家也想过个,
春节、清明、五一、
端午、中秋、十一、元旦假啊,
然而长久以来,
我国货物运输主要靠公路,
全国公路货运比例平均超过70%,
京津冀地区占比更是高达86%。
想把柴油货车“休了”也难,
因为我们需要它啊。
虽然功劳苦劳都有,
也是全国人民群众,
有吃有喝有穿有玩的坚实后盾。
但是超标排放的事实,
也是确确实实存在的。
第一条罪状
国Ⅰ、国Ⅱ冒充国Ⅳ、国Ⅴ
2014年,
原环境保护部在14个城市,
组织开展柴油车关键环保部件核查,
检查的1248个车型里,
配置符合要求的仅占64.6%。
第二条罪状
少添加或干脆不添加尿素
重型车使用中,
需要加尿素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量。
很多车主采用多种作弊方式,
使氮氧化物控制装置失效,
以达到少喷或不喷尿素的目的。
2016年全国车用尿素,
实际消费量,
仅占理论需要量的1/3左右。
而在氮氧化物排放控制装置失效的情况下,
国Ⅴ重型车氮氧化物排放,
将是正常排放量的10~44倍,
比国Ⅰ黄标车的排放状况更恶劣。
第三条罪状
OBD不达标
OBD跟CBD意思可差远了,
是车载自动诊断系统。
排放不正常应该自动报警。
2010年以来,
多次对柴油车OBD调研发现,
接口不规范、不达标,
甚至故意非法屏蔽,
即使车辆排放不正常,
OBD也不会报警。
第四条罪状
油品不达标
2017年,
在五个城市开展的抽检中,
合格率仅为47%。
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
重型柴油货车油箱油品抽样调查,
柴油样品符合标准的不足9%,
其中硫含量平均超标110倍,
最高超标800倍,
超标情况触目惊心。
长远看,
要坚持源头防治,
调整运输结构,
减少公路运输量,
增加铁路运输量。
短期内,
应着重解决排放严重超标,
油品质量不达标等问题。
比如
强化监督检查,
确保柴油货车达标运行;
开展清洁柴油机行动,
优化机动车保有结构;
提升科技监管水平,
加强柴油车污染在线监控;
加快推进清洁柴油供应,
保证油品达标。
······
对于无法治理改造的高排放车辆,
应依法予以淘汰。
开展柴油货车超标排放专项治理,
争取早日攻下这座山头。
整理自:机动车环保网
原文作者: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政策研究室 室主任 尹航